宝骏悦也Plus和吉利星愿对比, 谁更适合家用?
- 2025-08-02 01:18:22
- 519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纯电动市场也迎来井喷式发展。在10万元以内的价格区间内,宝骏与吉利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新款车型——2026款宝骏悦也Plus与吉利星愿。这两款定位类似但风格迥异的纯电车,瞄准的用户群体多为首次购车的年轻人、通勤上班族及追求高性价比的家庭用户。宝骏悦也Plus官方售价7.68万元至10.58万元,吉利星愿售6.88-9.78万元。为了更全面了解这两款车型的实际表现,本文将围绕设计、内饰、空间、配置和动力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在外观方面,悦也Plus在造型上延续了前代车型的“Square Box”设计理念,整体轮廓近似方盒子,强调棱角与几何结构。前脸采用封闭式矩形格栅,与两侧分体式大灯形成鲜明视觉对比,突出一种偏越野化的设计语言。新配色“逐日橙”和“超影灰”打破了传统纯电小车惯用的单调车漆思路,在强调年轻化的同时,也强化整车辨识度。车侧线条趋于平直,腰线从头灯延伸至尾灯位置,强化了视觉的拉伸感。较高的离地间隙以及黑色轮眉则在形式上增强了“轻越野”属性。尾部采用横向贯穿式LED尾灯,并在下包围处加入了防刮组件,形成视觉上“三段式”层次感,整体看上去干练而富有冲击力。
吉利星愿更符合大众对于城市代步小车的传统审美。整车外轮廓采用弧线过渡,车头带有一定微笑曲线的前脸设计,视觉上较为亲和,没有过多硬朗线条带来的“攻击性”。头灯组采用贯穿式造型,辅以简洁格栅与下包围饰条,打造出清新、现代的视觉风格。侧面设计强调曲面与柔线结合,配合相对紧凑的比例,整体更显协调流畅。尾部设计延续整车风格,曲线收紧,车尾高度适中,并通过轻微的扰流造型处理来提升空气动力表现,实用与美观兼顾。对于喜欢低调、温和设计语言的消费者而言,星愿的设计更具普适性。
进入车内,两款车延续了各自的外观理念,在座舱氛围与科技配置方面构建出不同的体验逻辑。悦也Plus采用悬浮式中控屏设计,尺寸为12.8英寸,分辨率与响应速度均达到同级主流水平。车机系统为Ling OS 3.0,支持OTA在线升级与语音交互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其语音识别模块不仅能识别普通话,还对部分方言进行了优化,更贴合多区域用户使用习惯。
该系统内置AI语音助手,能够实现导航、音乐、空调控制等基本操作,还能接入第三方平台完成简单问答与信息查询。在特定场景功能上,如露营模式、小憩模式的加入,则体现了宝骏对用车多样性场景的重视。配合540°全景影像与露营供电方案,整体座舱体验更强调“可玩性”与实用融合。
星愿则配备更大尺寸的14.6英寸中控大屏,系统基于Flyme Auto平台打造,界面布局与逻辑更接近智能手机生态。通过FlymeLink,用户可将手机应用无缝扩展至车机屏幕,实现微信查看、视频播放、导航同步等多项操作。这对重度移动设备用户而言提升了使用便利性。
在语音交互方面,星愿车机的响应速度约为0.5秒,识别准确率较高。同时,该系统尚未集成诸如“露营”、“驻车休息”等衍生功能,更侧重于强化日常信息娱乐与互联属性。
空间表现方面,往往成为影响购车决策的关键指标。从车身结构、乘坐体验到储物设计,两车均在有限车身尺寸中力求优化布局。悦也Plus整车尺寸为3996×1760×1726mm,轴距2560mm。其车高与车顶线条提供了更充裕的垂直空间,尤其体现在前后排头部余量方面。前排头部空间可达1060mm,后排则超过1040mm,适合身高较高用户乘坐。
吉利星愿则在车长和轴距方面占优,车身尺寸为4135×1805×1570mm,轴距达2650mm。得益于更长的轴距设计,星愿在后排腿部空间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乘坐舒适性相对出色。但较低的车顶轮廓对后排头部空间构成限制,特别是高个子乘客容易产生压迫感。
两款车型均采用软性材料,主打耐磨与舒适性兼顾。悦也Plus支持主驾电动调节与副驾手动调节,前排座椅包裹性尚可,并加入部分打孔设计以提升透气性。后排则支持整体放倒,可扩展为纯平后备箱空间,便于携带大件物品。星愿的座椅调节逻辑基本一致,椅面偏软,适合长时间乘坐。但后排座垫偏短,对大腿支撑不够充分,在长途使用时可能会影响乘坐体验。星愿在座椅加热、通风等舒适性配置方面暂无拓展选项,整体更贴近基础家用定位。
在智能配置与安全功能方面,宝骏悦也Plus与吉利星愿UP虽然都面向城市年轻用户,但其产品逻辑与功能深度却呈现出明显的取向差异。悦也Plus高配车型搭载了宝骏自主研发的“LingPilot灵眸智驾系统”,涵盖城市记忆导航辅助、高速NOA、车道保持、智能限速识别、自动泊车、前向碰撞预警、主动刹车等L2级辅助功能,系统整体运行逻辑清晰,响应速度快,能覆盖城市日常大部分交通环境。在硬件层面,悦也Plus配备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与超声波雷达,具备较强的环境感知能力,特别是在窄路泊车、红绿灯识别与前车启动提醒等功能方面尤为实用。
从被动与主动安全配置来看,两款车型均配备主副驾安全气囊、胎压监测系统、车身稳定系统、上坡辅助等基础功能,但悦也Plus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了道路偏离预警、疲劳驾驶提示与侧后方盲区监测系统,提升了在复杂道路条件下的行车安全系数。
悦也Plus 2026款 501km旗舰版,电机最大功率为75kW,纯电续航为501km。试驾体验方面,我们分别在城市道路与轻度非铺装路面上体验了这两款车的动态表现。悦也Plus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非独立悬架的结构,在同级中较为少见。尽管整体成本控制仍是前提,但底盘调校相对紧致,偏向支撑性与稳定性,尤其在连续弯道、高速变道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侧向稳定能力。该车转向设定轻盈,低速状态下几乎无阻尼感,适合新手驾驶;而在中高速段反馈逐渐清晰,指向性尚可。
星愿 2025款 UP 410km 探索+版,最大功率85kW,峰值扭矩仅为410N·m,纯电续航为501km。星愿UP在试驾表现上延续其家庭化取向,底盘结构为前麦弗逊+后扭力梁非独立悬架组合,调校更偏软质舒适风格,路面小震动过滤干净,对碎石、减速带有一定化解能力。
总结来看,宝骏悦也Plus与吉利星愿UP两款纯电车在7–10万元这一价格区间内提供了不错的答案。悦也Plus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个性鲜明的设计风格、均衡全面的实用配置、更高阶的驾驶辅助系统以及在动力、续航、空间拓展方面的综合表现,尤其适合那些既看重实用功能又希望具备一定户外拓展能力的消费者。它不仅能胜任日常通勤,也可胜任周末出游和长途代步任务,是一款功能性与个性并存的车型选择。
而吉利星愿UP则在智能交互、设计亲和力以及城市场景适应性方面展现出自己的产品魅力。它更像是一位技术派“暖男”,外形柔和、车机智能、驾驶轻松,适合以城市代步为核心诉求、重视乘坐舒适与科技体验的年轻家庭用户或首次购车群体。归根结底,两款车型代表了纯电车不同方向的设计哲学与用户画像,前者强调“多场景探索”,后者聚焦“智能舒适通勤”。在10万元预算内,无论你偏好“精致出行”还是“轻度探险”,都可以在这两款车中找到对应的理想答案,如果是你会选择哪一款车型?欢迎在下方留言和我交流讨论。
- 上一篇: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 下一篇:程潇给前任发信息被秒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