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别再搞一哄而上的“人工智能+”
- 2025-09-21 19:40:32
- 238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再度引发社会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发展“人工智能+”必须坚决避免无序竞争、一哄而上。这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划定了“红线”,也要求各地和各行业因地制宜推进“人工智能+”。
一个时期以来,综合治理“内卷式”竞争工作持续推进,避免新兴行业盲目投资建设,是其中的重要一方面。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规模效应,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许多行业发展初期,都经历过野蛮生长期。资金、人才快速涌入,却因缺乏统筹规划,引发低水平重复建设,供需失衡,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拖慢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的步伐。
实践一再证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需要足够多资源投入,但产能扩张速度一旦超过需求释放速度,反而容易抑制产业的良性发展,违背政策初衷。只有规模扩张的同时,在技术突破、应用落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关键环节厚植基础,产业才能更快步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发展“人工智能+”同样需要坚持循序渐进、合理布局。
提升政策工具的精准性。一些地方在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时,过于追逐投资额、建设数量等量化指标,政策没有跟实际发展效益挂钩。要更加重视政策支持的精准度,引导各地从“规模激励”走向“质量导向”,避免重规模、速度,轻质量、长远,让“人工智能+”真正落地见效。
要注重因地制宜、分业施策。应推动各地立足自身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确定发展重点,形成各具特色、各展实效、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态势。同时,也要结合各行业特点,聚焦破解痛点、难点、堵点,针对性挖掘人工智能赋能的深层次需求与高价值场景,充分释放增量效能,让“人工智能+”在科学规划、差异化布局和务实应用的引领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 上一篇:李嘉欣每个月可以领万港币的生活费
- 下一篇:用拖鞋搅奶茶员工上岗不到小时